背景 尽管已经证实了溃疡性结肠炎(UC)行回肠肛管吻合术(IPAA)后肠道菌群与储袋炎之间存在相互作用,但仍缺乏在储袋炎病因中可证实的共生菌群异常的证据。因此,本项研究旨在调查真菌微生物失衡在储袋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。 方法 研究人员从行IPAA后有或没有发生储袋炎的UC患者收集粪便样品。同时在IPAA的大鼠模型中,连续5天喂食5%葡聚糖硫酸钠诱导实验性储袋炎的发生。使用0.5%氟康唑(Flu)引
背景
尽管已经证实了溃疡性结肠炎(UC)行回肠肛管吻合术(IPAA)后肠道菌群与储袋炎之间存在相互作用,但仍缺乏在储袋炎病因中可证实的共生菌群异常的证据。因此,本项研究旨在调查真菌微生物失衡在储袋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。
方法
研究人员从行IPAA后有或没有发生储袋炎的UC患者收集粪便样品。同时在IPAA的大鼠模型中,连续5天喂食5%葡聚糖硫酸钠诱导实验性储袋炎的发生。使用0.5%氟康唑(Flu)引起真菌营养不良。使用内部转录间隔子测序分析粪便真菌组成,储袋炎和活化的严重性CARD9 和NF-κB的信号由不同的实验方法进行测定。
结果
结果显示储袋炎患者与正常储袋相比,真菌菌群组成的α(α)多样性较低,酵母菌属的丰度更高。在储袋炎小鼠模型中,抗真菌药物治疗可减轻真菌负担,但可引起真菌营养不良,其特征是α多样性增加,Kazachstania菌的相对丰度降低,多菌灵和酵母菌水平增多。此外,氟康唑的治疗会使小鼠死亡率增加,体重减轻,组织学评分提高和CD4 +细胞浸润,这表明硫酸葡聚糖硫酸钠储袋炎明显恶化。在氟康唑治疗和laminarin治疗组中,干扰素-γ,肿瘤坏死因子-α,CARD9和磷酸化的核因子κB的通路信号明显降低。
结论
储袋炎患者的真菌成分会出现明显改变。宿主的真菌性微生物组成不良或识别不足可能会加剧实验性储袋炎。针对共生菌群的策略可能会提供针对囊炎的治疗潜力,尤其是对于难治性抗生素患者。
原始出处:
Feng Zhu. Et al.Fungal Dysbiosis Aggravates Pouchitis in a Rat Model of Ileal Pouch Anal Anastomosis.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.2020.
copyright©医学论坛网 版权所有,未经许可不得复制、转载或镜像
京ICP证120392号 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  京ICP备10215607号-1 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:(京)-非经营性-2017-0056